[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参加本期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曹广德处长来到节目现场,就我市水污染治理工作与各位网友在线交流。欢迎您,曹处长!
[深圳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 曹广德]: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通过这个节目与大家交流,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曹处长,请您先给我们谈一谈,我市河长制落实情况是怎样的?
[深圳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 曹广德]:好的。深圳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深圳市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全市共设立河长1031名。出台《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等制度文件,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部门责任分工,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工作督促考核。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多次听取河湖长制工作汇报,多次召开全市河长制、水污染治理攻坚大会,部署落实治水工作。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每1-2周定期召开例会,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黑臭水体治理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治水工作,深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1.建立河长制
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在全市310条河流全面落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体系。目前,深圳市四级河长共1031名,其中市级河长6名,区级河长123名,街道级河长336名,社区级河长566名。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相结合。2018年11月,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湖长制,全市设立湖长789名。2018年,市级河湖长现场巡查67次、区级巡查2807次、街道级巡查10506次、社区级巡查22446次,协调解决.
问题2675个(项),实现了“条条河流有人管、个个河长有事干”。
2.出台配套细则制度
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深圳市河长工作制度(试行)》、《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信息共享与报送制度(试行)》、《深圳市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和稳定投入机制(试行)》和《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验收制度》等5大项11小项配套制度及工作细则,健全完善河长制体系。
3.落实任务分工
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河长办、水务、生态环境、城管、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审计、教育、法制、宣传、气象等相关单位及各区(新区)工作任务,强化协作,形成合力,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
4.建立例会、调度工作机制
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多次听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在征地拆迁、管线迁改、施工交叉、审批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2017年10月、2018年3月、2019年2月,全市多次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会、水污染治理攻坚动员会。2018年,伟中、如桂同志共14次带队到茅洲河、深圳河流域等现场巡河检查、协调解决问题。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原治水提质指挥部)每1-2周定期召开例会,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黑臭水体治理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治水工作。
5.加强河长制考核
先后出台《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2018年度考核实施方案》等文件,针对年度河长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对各区开展日常考核,不定期通报考核结果,推动各级河长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督查工作的通知》,通过现场暗访、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对河长制工作开展全覆盖督查。
下一步,深圳市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河湖长制,强化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加大治水攻坚力度,深入推动河湖长制从“见河长”到“见行动、见成效”。
[网友提问]:道路反复开挖,治水提质工程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及施工扰民等问题如何解决?
[深圳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 曹广德]:为尽量减少水务工程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加强施工项目统筹,强化职能部门之间协同作战,在规划层面努力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步调;二是加快工程建设,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速工程建设,用时间换取宽度,尽量减少对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三是不断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法施工,如顶管施工、穿插法、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螺旋缠绕法、喷涂法及局部修复技术等非开挖技术施工,减少对市政道路影响;四是配合道路主管部门,严格按占道施工方案拟定的时间和范围施工,管道敷设完成后及时完成路面恢复,缩短占道时间。五是进一步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加大工地巡查、监管力度,严格管控扬尘、噪音等污染,规范做好交通疏解措施,特别是交通高峰期注意主动避让,发现未按要求文明施工的,严管重罚,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网友提问]:如何提高治污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圳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 曹广德]:为进一步加强治水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先行”的原则,加强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完善施工监管机制,对施工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着力打造地下“良心工程”。二是要加强治污管网的运行验收,管网验收实行CCTV内窥检测制度,严格项目验收移交标准,加大对污水管网、截污箱涵等治污工程的质量监督,确保治污工程充分发挥效果。三是要统筹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特别是城中村、老旧小区的管网改造要与城市更新建设统筹规划。要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政策中,明确城市更新建设规划优先落实污水设施用地相关政策,推进水务设施用地落到实处。四是要加快治水信息化数据平台和智慧水务建设,加大实时监控力度,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的流域水环境综合调度和监督管理系统,建立流域水污染预警监测系统,为流域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撑,不断提升治水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网友提问]:深圳雨水较多,一下雨原本治好的河道又会反黑反臭,雨季污染如何控制?
[深圳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 曹广德]:深圳市雨季和旱季的径流量差异明显,加之历史形成的暗涵数量较多,沉积污染量大,雨天容易发生溢流。这必然要求我市要在基本消除黑臭的情况下,继续强化雨季污染控制,才能实现水质稳定达标,不断向好。
一是开展相关数据监测与研究来辅助决策,正在开展降雨对水体水质影响规律的分析研判工作,系统研究雨天水体水质变化,趋势,加大雨中、雨后水质检测频次,科学分析降雨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开展雨天溢流污染研究,为溢流污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大力开展雨污分流工作和海绵城市建设,严控严防合流制溢流污染的产生,“十三五”以来我市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20平方公里,建成调蓄池20座,调蓄能力达149万吨,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三是加强运维调度,积极推行“厂-网-河”全要素治理模式,目前正在开展对茅洲河、深圳河湾、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五大河流域,进行厂、网、河、站、池、泥、源全要素统一调度。以旱季无直排、雨季少溢流为原则,系统梳理现状排水管网、加强管网管理,强化全流域“厂-网-河”统一管控,完善工程措施,加强污染源监管,以实现水体黑臭稳定消除、考核断面全年稳定达标。
[主持人]:如何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实现官方河长和民间河长良性互动
[深圳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 曹广德]: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大力支持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下,我市河湖长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被省河长办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应宪、吴滨召集三十余位代表,协同建立“深圳水环境关注小组”,市政协委员发起“生态文明你我他”微信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深入治水一线指导工作。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招募61名“深圳民间河长”,对家门口的河流“问诊把脉”,助力我市水污染治理取得成效、保持长效。
此外,全市共落实四级志愿者河长702名,组建10万余名“河小二”志愿者队伍,实现志愿者河长制全覆盖;我市还建立了市民、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治水的协同机制,举办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今天下午召开2019年第二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暨生态技术研讨会,王浩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民间志愿者河长参加),成立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暨院士工作站、志愿者河长联合会和志愿服务基金会,探索形成个人、组织、阵地、载体与社会公益支持的全链条护河治水新模式。
接下来,将继续按照“党政引领、专家指导、社会协同”原则,推动形成全民知晓、全民监督、全民保护的河湖长制新局面。
[主持人]:今天的在线访谈就要和网友们说再见了,再次感谢曹处长,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
[深圳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 曹广德]: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很高兴参加在线访谈。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