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策解读专题 > 媒体报道

深圳污水管网建设接连四次提速,推行“地方+大企业”建设模式今年将全面补齐污水管网缺口

信息来源:深圳晚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8-08-24 14:5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治水提质以来,消除了沿岸的排污口,深圳湾水质明显提升,现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心南路排放口截污工程,工人们正在进行污水管网铺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水污染治理工作作为大事要事,要求各省市务必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城市生活和治水提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排水管网体现着城市良心。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管网建设工作实现了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跃升。

  今年是治水提质“大会战、大建设”之年,也是全面补齐污水管网缺口之年。自2016年初实施治水提质以来,深圳在推进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上接连四次提速,推行“地方+大企业”建设模式,严控管材质量,确保早日建成现代化的污水收集系统。

  借力

  实行区投区建“地方+大企业”建设模式遍地开花

  治水之路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市、区联动,又需要联合实力企业共同推进。管网建设一直深受市民关注,是民生热点中的“关键词”。以污水管网基础建设为突破口,深圳采用了“地方+大企业”的高效合作模式。按照《深圳市第五轮市区政府投资事权划分实施方案》,污水管网由区政府投资和建设,即“区投区建”,实施主体为各区(新区)政府。

  其中,宝安区率先引进中国电建实施的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EPC项目,采取“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管网建设是六大工程之首,也是任务最艰巨的板块。在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排水管网施工中,中国电建共完成污水管道铺设702公里,其单日敷设4.18公里、单周敷设24.1公里的纪录更是创造全国纪录。

  茅洲河作为深圳第一大河,受早期工业污染影响,导致河水黑臭难掩,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后成效初显。今年6月5日,广东省“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深圳市龙舟赛就在茅洲河举行。

  此外,光明新区茅洲河治理、坪山区坪山河治理均采用河道、管网项目分别打包EPC模式,龙岗区布吉河整治采用“EPC+O”模式,光明新区光明水质净化厂“厂网一体化”采用PPP的全生命周期按效付费模式,龙华区将49个项目的设计打捆招标实施统一设计。各区(新区)通过采用“地方+大企业”合作治水模式,借助大型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经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优势,项目整体推进快,质量安全把控好,且廉政风险小。

  提速

  提前7年补齐近6000公里管网缺口

  水污染问题的表现在地面,其根源在地下。根据2015年初测算,全市存量的污水管网总长达4517公里,管网缺口为5938公里。

  为补齐管网缺口,加快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圳按照《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和《深圳市污水管网建设规划》,以“治水十策”为引领,以“十大行动”为抓手,重点开展“织网行动”,强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排水管网、提高雨污分流率。

  市水务局介绍,为坚决打赢管网建设战役,深圳管网建设目标经历了四次提速。分别是:2015年初,计划2025年完成全市管网建设任务;2015年,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决定提前到2020年完成;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提前至2019年完成;2017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提速,要求2018年全面补齐管网缺口。

  数据表明,2012年至2015年,深圳新建污水管网仅1125公里。经历四次建设目标提速后,2016年全市新建管网达1033公里,占过去四年新建管网公里数总和的91.8%。在2017年,新建管网公里数更是达到2009公里。

  严控

  制定“深圳标准” 管材合格率跃升至95%以上

  一直以来,深圳严格管控管材质量,一旦发现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管材、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均予以严厉查处。

  近年来,为实现提速又提质,在市水务局主导下,全球最大塑料管材制造商JM Eagle集团编制了《低压排污、排水用高性能硬聚氯乙烯PVC-UH管材技术规范》,作为深圳市地方标准。理论上,这为深圳管网建设工作上了一道“安全锁”。

  如何“窥”得管材质量好坏?近年来,深圳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深圳特色的“飞行检测”模式,加大对排水管网工程质量的“飞行检测”力度,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抽检管材及管道施工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布。为对市政排水管网运营维护和地下管网建设等“隐蔽工程”进行质量监管,市水务局对全市治水提质工程进行“飞行检测”共102次,管材合格率由第一期的86.67%提升至最近三期的95.65%至96.15%。

  展望

  攻坚“最后一公里” 今年完成原特区外污水管网建设

  污水收集系统作为城市的地下纽带,一头连接着水质净化厂,一头连接着生活区,其建设及运维管理是确保污水不溢流入河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保障居民生活的一道重要关卡。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跃升,深圳水环境治理工作也步入了新阶段。

  在市委市政府和治水提质指挥部的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力,污水管网建设取得有效成果。2015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377公里,今年全市计划完成2353公里管网建设,提前补齐全部缺口。

  2018年,各区(新区)管网建设任务艰巨。目前,各区(新区)正全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截至8月17日,今年全市共新建污水管网1417.5公里(占全年任务量的60.2%),其中,宝安区为477.8公里,龙岗区为234.8公里,龙华区为390.3公里,坪山区为107.3公里,光明新区为187.2公里,大鹏新区为20.1公里。2019年,全市将开展管网查漏补缺工作。

  据市水务局介绍,接下来,深圳将以2018年底补齐全市管网历史缺口、建成剩余2353公里管网为目标倒排工期,按照“用户与支管相连、支管与干管相通、干管与污水处理相配套”,逐步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力求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努力建成从“用户—支管—干管—污水处理厂”的路径完整、接驳顺畅、运转高效的污水收集系统。力争2018年完成原特区外污水管网建设,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确保早日建成现代化的污水收集系统。

  同时,深圳将积极发挥新建管网的覆盖作用,提高已建管网的使用率,以水质净化厂为中心,完成集水范围内所有排水户“最后一公里”管道接驳,确保污水全部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