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今年入汛以来,部分南方城市遭受强降雨及洪涝灾害,请问深圳的情况怎么样?深圳做了哪些防御工作?
[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 陈春浩]:正如网友所说,今年入汛以来,部分南方城市如广东怀集县、湖南龙山县、贵州榕江县先后遭遇强降雨导致洪涝灾害。我市入汛以来,降雨相对平缓,没有出现较大连续集中降雨。往年集中降雨较多的“龙舟水”今年也相对偏弱,降雨少于预期,期间主要受台风“蝴蝶”和南海季风先后影响。目前“龙舟水”已经结束,截至目前累计平均雨量623.4毫米,比去年同期(1151.8毫米)偏少46%,比近五年同期(812.2毫米)偏少23%,我市上半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没有出现极端强降雨和洪涝灾害,全市汛情总体平稳。
近年来,短时强降雨呈突发、频发、多发态势,我们瞄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防洪排涝安全三个体系建设。
第一个体系是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由四个要件组成:
第一要件是水库。水库是调控江河洪水的最有效基础设施,全市有169宗大小水库,我们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设施升级改造,大大增强了水库调蓄洪水的能力。第二要件是河渠管网。河渠管网是排泄雨水的主要通道,全市有362条河道、2万多公里排水管道,我们建立了水塘河道管网清淤常态化机制,实施了龙岗河干流、观澜河干流等一批重点清淤工程。第三要件是海堤。海堤是挡御风暴潮的主要屏障,全市有东、西部海堤150余公里,我们积极推进海堤达标和生态化改造,按照“堤路、堤绿”结合的思路,与后方陆域共同构建高标准的防潮封闭圈。第四要件是泵站水闸。泵站水闸是防洪排涝的重要设施,我市有154座泵站、140座水闸,我们大力开展泵站水闸安全鉴定和达标改造,确保低洼易涝区遭遇强降雨时积水能及时排出。
第二个体系是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由三道防线组成:
第一道防线是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负责监测预报云中雨。新建2台X波段水利测雨雷达,与现有5台气象雷达形成“5+2”组网,实现感知关口前移、防线外推。第二道防线是雨量站网,负责监测预报落地雨。全市有雨量站420个(站网密度1站/5.9平方公里),及时掌握全市域降雨情况;第三道防线是水文站网,负责监测预报河中水。全市有533个水位(含流量)测站,测站涵盖水位、潮位、雨量、泥沙、流量等水文要素,实现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169宗水库水情监测全覆盖。
第三个体系是防御工作体系。由三项机制组成:
第一项机制是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水务行业三防责任人、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和小型水库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和山洪灾害责任人制度,实现水务行业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复查责任全覆盖。第二项机制是决策支持,更新发布深圳市洪涝风险图和山洪灾害风险“一图一表”,修订水务系统水旱灾害防御预案、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开展洪涝风险模拟,开发城市洪涝风险预警平台,根据实测雨量水位数据及洪水演进预报结果,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水情信息直达防御一线。第三项机制是调度指挥,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及时报送防汛信息,科学开展河库闸泵联合调度,最大程度发挥防洪排涝设施工程效益;优化应急排涝力量布局,对强降雨时存在积涝风险的路段,逐一落实抽排设备和专人值守。
[网友提问]:我市暴雨天气易出现积水内涝现象,请问整治积水内涝,深圳有哪些创新举措?
[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 陈春浩]:我市遭遇暴雨天气,出现洪水灾害风险并不高,主要是积水内涝风险。导致积水内涝的主要成因:
一是地形地貌导致低洼片区容易短时积水。深圳丘陵地貌特征造成山丘水流迅速向天然低洼区域汇集,河流短小且普遍上陡下缓。同时,城市开发地面硬化引起地表蓄滞能力减弱,产汇流加快,低洼处易发生积水。
二是超标准强降雨呈多发频发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城市区域容易形成特大暴雨,短历时高强度暴雨越来越频繁,短时强降雨流速和流量超出市政排水和河道行洪标准易引发积水内涝。
三是早期开发建设防洪排涝标准偏低。部分区域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受当时建设标准限制,对防洪排涝安全考虑不足,未合理划定排水分区、科学设定区域竖向高程,区域排水体系存在历史缺陷,部分立交桥下、老旧城中村等成为积水内涝“洼地”,现状受交通、用地等限制,改造难度大。
防治积水内涝开展的主要工作:
我们扎实推进城市积水内涝治理工作,同等降雨强度下,相比“十三五”期间,全市积水内涝点消减超50%。
一是加强积水内涝动态整治。按照“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消除一处”的工作要求,动态梳理积水内涝点台账,结合本年度汛期积水内涝情况,梳理制定下一年度整治工作计划,针对性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持续消除积水内涝影响。在立交桥底、隧道出入口、道路低洼处等积水风险点设置积水内涝标识标牌和水尺,划定涉水线,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二是强化积水内涝监测预警。科学布设积水监测站,实现重点防护对象、市政道路等重点区域内涝监测全覆盖。联合气象、应急部门向社会公众发布《深圳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指引(2025年版)》,逐年更新发布各街道积水阈值,提示不同降雨量级下的积涝风险。
三是建立内涝积水应急处置机制。按照“一点一方案、一点一专班、一点一设备”制定积水内涝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积水内涝应急处置“第一响应人”机制及“四个联系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组建由交警、街道、排水、消防救援部门组成的道路积水处置“四个联系人”队伍,确保积水内涝灾情险情发生时,“第一响应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迅速开展疏散、警戒、封闭道路、抢险救灾等工作。
[网友提问]:出行遇到强降雨时,在户外如何避险?
[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 陈春浩]:在下雨时要远离河道行洪区域,不在跨河桥底避雨,不在临水边行走;尽量避免在积水较深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水流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箅的水井、地坑等危险区域;行走时也要尽量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以防因为暴雨导致漏电之后触电;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遇到大暴雨时,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下、地下通道等地势较低的地方停留,寻找遮蔽处避雨,积水较深时前往较高处避险。
[网友提问]:家中应该储备哪些防汛物品?
[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 陈春浩]:家里平时要准备雨衣、雨鞋等雨具,以及手电筒、收音机、应急灯、盛水舀水器具等应急物品,最好能准备一个应急救援包,内备有绳索、锤子、剪刀、哨子等应急工具以及碘酒、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
附件:
2.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3.在线访谈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