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深圳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海涛做客《民心桥》节目,就“护一城碧水,迎精彩全运”等话题和听众及网友展开互动。参播嘉宾分享交流了深圳市水务领域开展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围绕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圳在城市水环境面貌提升方面的举措。

《民心桥》节目现场

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深圳市将迎来大量的运动员、观众及工作人员,用水量激增。深圳市水务局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理念,持续推进城市供水品质提升,全力保障赛事期间供水安全稳定。
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海涛在节目中介绍,围绕28个赛事场馆和24家赛事酒店所有的供水设施以及周边市政供水管道系统,市水务局已经持续组织开展供水设施隐患排查整治,目前场馆及酒店的供水水质、水压各方面都满足赛事要求。
黄海涛:“在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准备方面,建立了15支供水抢险应急队伍,配备20台送水车,9万多个水袋。同时加大赛事场馆、驻地酒店周边的水厂、加压泵站、市政消防栓等供水设施的专项维护,确保赛事期间设备‘零故障’运行。”

深圳水环境历经“十三五”治水攻坚、“十四五”巩固提升,水环境品质持续改善。21个国家省考水质断面均值都达到Ⅲ类水及以上优良水平,优良河长占比自去年起超过80%。
黄海涛:“围绕全市重点水域,全面推进排水管网完善和溢流排口整治等工作。近段时间完成了23个溢流排口,18个总口及25.23公里的高水位管网的整改工作。通过强化源头治理,严格管控沿河排污口,来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加大河道养护力度,定期清理水面漂浮物及岸边的垃圾,推动重点河道清淤,提升滨水空间的品质和功能。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全市已经累计建成了977公里碧道,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亲水休闲空间。”
黄海涛表示,赛事结束后,水务部门将继续推进以排水管网完善为核心的水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河湖水质的同时,持续拓展水文旅路线,谋划建设一批滨水步道、骑行道,供大家亲水、乐水,让赛事期间的治理成效转化为惠及大众的民生福祉,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节目进行中,微信网友发来咨询问题,该网友表示自己居住在一个老旧小区,由于供水的设施比较老旧,影响了用水体验,想问水务局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措施来保证水质达标。对这一问题,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节水办)副处长杨群在节目中回应,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近几年水务部门全力开展居民小区内部公共设施提标改造,全面推进供水设施专业化管理。大力推进组织供水企业打造“千家万户水管家”网格化服务模式,构建“半小时供水服务圈”,提供“零距离”服务。
杨群:“2013年起全市启动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以及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采用一些比较优质的管材改造后,居民小区内部管网爆管次数大幅下降,供水水质包括水压更加稳定,用户用水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了约4000个小区的优质水改造,2900个小区二次供水的改造,争取在今年年底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微信网友在节目后台留言,茅洲河松岗段发现有电镀厂到晚上会偷排污水到河道,早晨能够闻到异味,想问一下水务局有哪些举措进行处罚?对这一问题,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水污染治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心立在节目中回应:
“首先要明确的是,偷排工业废水,包括将厨余废水直接倒到街边排水渠,都是涉嫌违法的行为。如果是在排水管网覆盖区域,没有按规定将雨水和污水分流排入排水管网和河道的,由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给予警告,如果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将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是违法的个人,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节目中,听众及网友还就城中村生活用水价格、餐饮类排水许可证申请以及强降雨期间在户外如何避险等问题和嘉宾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