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深圳市地方标准
《水务对象分类与编码》
(DB4403/T 436—2024)
正式发布
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什么是“水务对象”?
水务对象是指在水事管理与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其事权范围内的自然实体、水务设施和管理概念,例如:河流、水库、自来水厂、水质净化厂、水资源分区等。
为什么要编制该标准?
深圳市水务管理业务涉及水利、市政两个行业,水务数据种类繁多、逻辑关系复杂,需通过建立统一的水务对象分类及编码规则,解决水务数据在不同业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语义不同、口径不一等问题。
该标准由深圳市水务局牵头,会同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该标准对深圳市范围内的水务对象进行了规范分类和定义,明确了水务对象的编码规则,是保障水务对象数据唯一性和可靠性的有效举措,将有力支撑深圳主要水务资产“一物一码”、涉水数据“一数一源”,推动跨部门涉水业务协同联动。
一、编制背景
二、编制原则
在编制《水务对象分类与编码》标准时,遵循了六大核心原则:
三、主要内容
标准主要对深圳市范围内的水务对象进行了规范分类和定义,明确了水务对象的编码规则。
在水务对象分类方面,将水务对象分为:江河湖泊、水务工程、监测站(点)及其他管理对象四大抽象类,共计120类 实体水务对象。
对水务对象进行定义,如国标、行标或地标中已有明确释义,直接沿用;标准中新增的水务对象,结合业务管理实际进行定义。
水务对象代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代表水务对象分类的水务对象分类代码,代表水务实例对象的水务对象实例代码,以及校验码。
沿用SL/T213《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等已发布标准中水库、水库大坝、水电站、原水工程等编码规则及成果。
根据实际需要,对泵站等水务对象编码规则进行优化调整,使编码中包含了类别信息。如泵站的实例码中,前六位代表所属行政区划,第七位代表泵站类别(原水泵站、供水泵站、污水泵站等),后五位代表在行政区划内的顺序码。
流域、河流等水务对象在实际业务管理中已有相应编码成果,本标准沿用其已有成果,后续可通过建立映射关系实现与水利部标准的关联衔接。
除SL/T213已规定的对象外,本标准新增的水务对象(自来水厂、水质净化厂等),按照SL/T213中规定的“分类码+实例码+校验码”整体框架制定编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