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把江河湖库写成教科书,打造“水文化+”生态圈 信息来源:深圳市水务局 日期:2025-02-24

  2月20日,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的“科学教育·社会协同”资源对接交流活动在深圳科技馆(新馆)拉开序幕,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以及科技企业等90余家单位参与。

由深圳市水务局设置的

水润童心·智启未来”展位

亮相活动现场

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的围观体验

2.png1.png

展位设有净水实验装置、

手绘幸福河湖数字油画等互动项目

并展出了水文化文创产品、

光明湖水利风景区课程等周边

让现场观众进一步了解

“水文化+”相关内容

同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

集中展示了

深圳市水情教育成果与生态保护智慧

640.jpg640 (1).jpg

   活动上,光明湖水利风景区获评“光明区优秀校外实践基地”称号。光明湖3门课程入选“光明区校外实践好课程”名单(共16门课程),分别是东周小学《生命之歌——一粒种子的旅程》,李松蓢学校《走进光明湖——争做节水小达人》,中大附属学校《做光明湖生态小卫士》。

32.jpg

已编辑图片

水,是城市的命脉

更是自然教育的天然课堂

近年来

深圳市水务局深入贯彻

国家水情规划要求

以“阵地建设+自然教育”双驱动

将水利工程转化为沉浸式教育载体

为城市教育开辟了

独特的水生态学习场所

12.jpg4.jpg

在这里

废弃采石场变身水土保持示范园

地下水质净化厂联通地上生态公园

碧道长廊化作自然研学走廊

水文旅地图贯通江河湖海

为青少年提供触摸城市水脉、

解码治水智慧、践行生态文明的

立体教科书

55.png66.png

接下来一起去看看

都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成果


构建三级水情教育矩阵

444.jpg

  目前,深圳建成覆盖国家、省、市三级的水情教育基地网络,形成“2+3+14”(2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3个广东省水情教育基地、14个深圳市水情教育基地)立体格局。其中,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作为全国首个城市水保主题园区,实现废弃采石场生态蝶变;梅林水库采用“室内+户外”双展厅模式,系统展示深圳治水智慧。


打造水利风景区新标杆

  666.png

  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果显著,东江取水口、光明湖、大沙河和茅洲河水利风景区先后获评广东省省级水利风景区。东江水源工程打造一条“饮水思源”科普学习线路、一个“生命线工程”科普展厅、一堂节水护水体验课程、一座具有水文化特色的露天营地“四个一”研学体系;光明湖水利风景区推出3大主题11门课程,与8所学校建立学分制合作;大沙河生态长廊以“一廊九景”绘就城水相融画卷,成为都市河湖治理典范;茅洲河碧道以“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五道合一”理念串联科技智谷、燕罗湿地等节点。


创新自然教育实践路径

88.jpg

  在自然教育实践方面,充分利用“山海连城计划”深入推进、“每周半天计划”试点的契机,创新自然教育实践路径。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行知学校在龙岗河畔开设“行知畔课程”,光明湖水利风景区创建“3+11+N”课程体系,流域管理部门首创“党员干部进校园”机制,不断强化“水务+自然教育科普”的联动。


深化水文化融合创新

999.jpg

  深入挖掘流域文化资源,完成五大流域水文化资源调查,编纂《沿河读城—茅洲河》等系列读本,其中茅洲河案例获评深圳市自然教育优秀作品·最具示范意义奖。创新打造“河你一起”品牌活动,让青少年在趣味实践中认知水生态。同时,推出30条水文旅路线,并上线智慧导览小程序,实现“一图畅游”。

89.png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