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返回首页

海绵城市典范项目-截流河沿河休闲带景观及2座人行天桥项目(示范段)

信息来源:深圳市水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3-08-15 10:2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一、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宝安区西北部空港新城建设区域,实施前河道两岸黄土裸露、河岸硬质化严重,景观效果不佳。项目建设后,恢复了河道生态系统,把截流河打造成城市生态滨水廊道。项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削减了面源污染,并为周边市民提供了景观优美的公共休憩空间。

  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要求

  根据《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项目属于西部雨型区,土壤类型为壤土,新建类公园绿地,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8%,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1.5mm。

image.png

  海绵方案简介:

  1.项目结合地势特点,灵活布设布设阶梯雨水花园,雨水通过海绵设施层层净化;在园路两侧、入园坡面底部布设植草沟,巧妙利用地势特点将坡面雨水、园路雨水收集、净化、下渗;园区内采用高品质透水铺装,增加地表径流下渗,保证景观美观性的同时削减片区面源污染。园区内均匀布置环保雨水口,雨水通过环保雨水口中的滤料进行过滤,削减初期雨水面源污染,之后再排放至管网中。

  2.设置雨水花园、渗渠、渗沟、渗井,消纳园区自身雨水:充分利用场地地势高差,将场地划分为2个汇水分区,并合理布置雨水花园、渗渠、渗沟、渗井等海绵设施,贯彻"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理念体,消纳园区内雨水,强化了场地雨洪调蓄能力,项目建成后具备345.45立方米雨水调蓄容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8.5%。

  3.打造河道生态屏障。通过对原有硬质河岸进行改造,建设生态护坡。生态护坡材料以柔性生态材料为主,绿化种植以乡土物种为主,生态护坡阻止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直接入河,助力实现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V类水体要求,同时通过场地内海绵设施的滞蓄功能,减缓雨水入河,降低暴雨时期河道泄洪压力。

  建设成效:

  1.提升场地自身雨水消纳能力,降低暴雨时期河道泄洪压力: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及场地特有优势,围绕河道系统构建海绵系统,因地制宜采用植草沟、透水铺装、阶梯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滞蓄雨水,提高场地雨水滞蓄能力。

  2.削减面源污染,助力河道水质净化。通过海绵设施的生态净化功能,滞蓄雨水同时削减了面源污染。利用现有河口缓坡打造生态护坡,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以高功效低成本的方式,极大改善了河道水质。

  3.景观品质提升,打造城市生态滨水廊道:建设高品质植草沟及透水铺装,将景观与海绵设计相结合,打造出舒适、休闲、生态的河滨休闲带;选用兼具河滨特色及园林美观性的植物构建生态护坡,保证季相变化和色、香、形的对比和谐,把截流河打造成宝安区大空港新城的生态亲水示范河,营造深圳会展门户新形象,与现区域定位相匹配,实现“海、河、人、居、湖”的环境整体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