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后海河
南都小记者训练营成员治水调研分队在后海河进行现场调研采访
治理后的后海河航拍
傍晚咸湿的海风吹走了盛夏深圳的燥热,后海河边三三两两的人影在夕阳下缓缓移动着,不时停下脚步,侧过身去,为一旁慢跑的市民让路。昔日黑臭的后海河,如今已成功摆脱黑臭,河岸两边成为周边居民散步的好去处,实际上这算是深圳整治黑臭河流的一个缩影。
自2015年发布《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已有三年时间过去,总计划5年内投入816 .5个亿的治水,今年已经进入了“大会战、大建设”之年。到底深圳治理河道有哪些难点、痛点?都要在哪些地方花大力气?对此,南都小记者训练营成员展开了调查。
现场
曾经的黑臭河道不见了,后海河如今闻不到臭味
7月31日,深圳刚刚下完几场雨,天气开始炎热起来。走在南山区后海河汇入深圳湾的那一段河边,可以看到护河工人正拿着网兜,在河里捞起漂浮物,几场大雨过后,后海河依然算是清洁。
这条位于南山区后海填海区的后海河,全长约4公里,北起海德三道,南至东角头,最终流入深圳湾。虽然是一条景观河,每当暴雨来袭,也承担着重要的排洪作用。曾经的后海河由于地下雨污管网设施不完善,又无清洁的补水源,来水全为周边小区漏排的生活污水、雨水,久而久之,后海河也就成为了南山片区的一条黑臭河流。
而如今,后海河基本上闻不到臭味,在全市133个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
在后海河旁住了八年的王先生坦言,“后海河(的环境)已比过去强太多了,三年前这个河道还是很黑很臭的,如今在政府的治理下,水质等方面都在逐渐变好。”当记者告诉市民们后海河的历史意义“深圳第一条治理好的黑臭河流”时,王先生不由得都露出了微笑,并表示要大力支持政府继续对后海河进行开发改造。
在部分居民对后海河表示满意的同时,也有部分居民不满意于后海河的现状。戴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近几年河道边的绿化景观是越做越好了,但他觉得水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希望政府加大力度继续落实治理后海河的计划。
调查
治理一条河道的三年时间,三大问题需要逐个击破
南山区环水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小记者训练营成员,早在2013年,后海河的治理行动就已经开始,目前黑臭水体的治理已经初显成效。4公里长的后海河,需要花这么长时间治理吗?南都小记者训练营成员带着疑问采访了环水局的工作人员。
南都小记者训练营成员了解到,导致后海河治理前的黑臭原因包括:第一,有部分小区把排雨系统与污水管道合并到了一起,导致污水通过雨水管道被排放到河里。第二,下雨使淤泥流入河内,会长期释放污染物。第三,存在乱排偷放的现象,有居民往河里扔垃圾,更有甚者,恶意朝河道内投入共享单车。
针对这些现象,专业人员策划了一对一解决方案。针对管道乱接,工作人员对每一户的生活污水管道进行了梳理,雨水走雨水系统,污水走污水系统;针对下雨的地面污染流入,则请了很多工人频繁地对河道周围的路面进行打扫,并每天进行河道清淤、闸门检查、修复等工作;针对乱排偷放,还请了很多工人轮班全天进行垃圾打捞,并大大地加强了执法力度。
另外,在处理后海河的生态补水问题上,还需要实施南山后海公园内湖补水泵站修复工程,河道补水管改造工程,将原二级补水系统改为一级补水系统,直接由深圳湾向后海河补水。
最终,后海河是全市第一条完成治管的黑臭河流,也是深圳市治理河流的模范之一。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不黑不臭”的目标,并向地表五类水开始靠拢。自2013年开始整治,2016年完工,后海河能在短期内完成如此工程,并且效果如此之好,其也就成为了很多其他黑臭河流学习借鉴的对象。
深入
历史欠账需要还清,深度剖析深圳河道治理难在哪
“现在所做的都是在偿还历史欠账。”治水非一日之功,想要治理几十年存积下来的污染,就要拿出跟污染抗争同样时间的决心。实际上,后海河的治理过程,只是深圳河道治理的一个缩影,深圳河道很多,状况复杂。
深圳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深圳河流治理难度,以及深圳河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无生态补水,诸多感潮河流相通,早期规划不当及跨城市合作治理。
第一,生态补水问题,以深圳河为例,作为深圳与香港的界河,由于诸多原因流动性相对较差。为了让这条河“循环起来”,需要进行人工生态补水。这项浩大的工程最终还是在2017年完工了。决定从深圳湾里吸取水,并泵到深圳河的上游,形成了人工第二源头。这样,通过对其流动性的增强,河水就可以自我沉淀,自我补充氧气,水质也就自然提升了。
第二,由于地理特征的特殊,深圳河大部分河流属于感潮河流,也就是随着潮汐的变化,河水海水会交替涌入。此时,就算只有一条河流受到了污染,这些污染物都会通过潮汐污染到每一条河道。对此,有关部门在入海口建立了闸口,可有效拦截这些污染物进入河道。
第三,在城市发展初期,深圳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地下管网排布复杂,来深人口众多,缺乏系统性管理,导致有工厂、餐馆和住宅小区的污水排放不规范,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偷排进河道。还有人,为了方便而直接将垃圾掷入河中。
最后,深圳的很多河流不仅仅流经深圳,很多河流跨越多个省市。这时,各个市、省之间的合作就变得至关重要。
做法
整改问题小区、加大执法力度、扩建污水处理厂
“污染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想要有效治水,工作得从岸上做起。南都小记者训练营成员了解到,深圳的治水工作主要围绕源头截污、河道清淤、污水厂的扩大翻新、清理面源污染和地下管网的铺设梳理而进行。
例如部分深圳小区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接合在了一起。当污水与雨水混流时,若不想直接污染河道,就必须把这些“混合水”一起导入污水处理厂,但后者根本无法处理如此之多的水,最后这些携带污染物的混合水还是会被排进河里,污染河道。
有关部门第一步就决定要把这种“问题小区”进行整改。投入资金,建造雨污分流系统后,雨水及污水就将由不同的管道排向各自的去处。如此一来不仅不会有任何生活污水流入河道,还减轻了污水厂的负担。至于工地、工厂偷偷排入河流的问题,治水部门根据一系列的侦查、蹲点和惩戒,执法部门大大加强了执法力度,并增加了对沿河路段排放的监管。
深圳的污水处理厂也开始了一系列升级扩张。以滨河水质进化厂为例,此厂一直是福田至罗湖的重要的水质净化厂。2009年改建后,处理厂把每日处理量从30万立方米扩大到了现在的48万立方米。
完成以上的一系列的工作后,治水部门开始了对存在了数十年的河道底的淤泥和垃圾进行清理。首先,展开了河道清淤工作。自2015年起,便开始挖掘河里饱含污染物、发臭的淤泥,并聘请专业护理团队全年打捞河面上的漂浮物。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完全清理了36条45段存在淤泥污染的水体。
众多民间组织也在不断为河道治理做着贡献。其中,广为人们所熟知的绿源就是众多组织中的一个。绿源的成员皆是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市民,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自发进行河道巡逻、垃圾清理。当在河边巡逻的成员发现有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会力所能及地进行打捞,如规模太大或无法清理,则会报告给官方进行打捞。而当发现偷排污水的情况时,他们则会立马上报给水务局让执法部门进行整治。
虽然过程艰难,情况复杂,但深圳如此重视水资源管理,相信碧水蓝天终有一天会回归,成为美丽鹏城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