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策解读专题 > 媒体报道

龙岗:打赢治水攻坚战 提升群众获得感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8-02-07 14:4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全年完成投资额30.9亿元,新建污水管网458公里,6条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3条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黑臭,消除排污口598个……

  过去一年,龙岗区紧紧围绕深圳市“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稳扎稳打,全面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大幅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治水成效获市领导充分肯定,河流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市排名第二。

  2018年大幕开启。龙岗区六届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包括生态高地在内的“六大高地”,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美丽龙岗建设取得新成效。

  “治水提质不能放松,今年工作任务更重、压力更大。”龙岗区政府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龙岗区主要负责人提出要以再迎大考的心态推动上述工作,包括管网建设、正本清源小区、河道治理、优质水体入户、污染源治理等都任务重、压力大,要对照百姓期待,以会干+实干+苦干+巧干,攻坚克难,兑现民生发展承诺。

  龙岗区环保水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贯彻龙岗区六届二次党代会、区“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勇当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排头兵的目标,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A 定信心

  “一年要干完过去10年治水任务”

  一个客观现实是,龙岗作为原关外大区,管网建设、河道治理历史欠账多,据初步统计,“十三五”初该区污水管网缺口达1180公里,大部分河流水质为劣V类,33条黑臭水体仅南约河基本消除黑臭。

  为此,过去一年,龙岗区全面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共启动项目104个,总投资12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9亿元,全面整治建成区6条黑臭水体。面对上述任务,龙岗区环保水务人承受着巨大压力。

  据了解,2017年龙岗区治水提质任务之重位居全市第二,仅次于宝安区。需完成投资额30.9亿元,为“十二五”期间的1.7倍,需完成440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任务,为“十二五”期间完成总量的2倍;河流综合整治开工数达28条,为“十二五”期间建设任务的4倍,工作量非常大。

  “可以说一年要干完过去10年的治水任务。”龙岗区环保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回忆说,与此同时,建成区6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列入住建部考核,其中大康河、四联河、沙湾河属住建部重点挂牌督办项目,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截至2017年9月,市政府制定的中央环保督查和治水提质攻坚责任手册“2436400”工程中,涉及龙岗区任务达132项,龙岗占近1/3,全市14个严重滞后事项,龙岗占据7项,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大部分河流两侧存在大量建筑,征地拆迁工作量大。2017年该区28条河流治理涉及总用地面积217.46万平方米,需拆除建筑物23.04万平方米;市建项目清林径水库引水调蓄工程需征转集体土地1169万平方米,征收房屋410栋;布吉、坂雪岗水质净化厂改、扩建工程需转地3万平方米。

  “在开展污水管网建设、河道治理过程中,许多项目与已建成铁路、地铁、高速公路、各类高压燃气、电力、通信管线交叉重叠,施工空间严重受限。”龙岗区环保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治水项目施工黄金期为10月至次年4月的非汛期,全年施工期不足180天,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正本清源项目遍及众多成熟社区,居民对施工时间有严格要求。而各项建设任务均有严格考核时限,建设工期十分紧张。

  面对压力,龙岗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以责任和担当,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治水任务。

  B 下决心

  铁腕治水攻克“三道难关”

  困难当前勇者胜。

  过去一年,面对治水提质工作各种挑战,龙岗区落实“硬要求”、拿出“硬举措”、展现“硬作风”、锻造“硬干部”,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攻克治水提质“三道难关”。

  首先是强攻征地拆迁关。龙岗区上下联动拧成“一股绳”,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黄沙河、布吉河、君子布河等重点河流的征拆工作,明确了“重要节点优先、区街力量统筹、按期完成移交”等硬要求,快速突破久攻不下的黄沙河征拆难题,协调解决集体物业易地还建等问题。

  同时,龙岗创新了一系列工作方式方法。如成立由区级河长担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拆迁项目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例会、微信群等工作平台,高效推进征拆工作。又如全市首推新提拔处级干部到一线参与征拆,共安排38名新提拔的处级干部深入征拆一线,与街道干部一同进村入户参与谈判,锻造“硬干部”。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模范作用。各单位纷纷成立治水提质攻坚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拆迁组,沿河走遍每个拆迁节点和每栋拆迁房屋,通过召开现场会、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征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展现“硬作风”,充分发扬“5+2”“白+黑”拼搏精神,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尽可能解决业主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征拆工作,逐步突破关键节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征拆任务。

  用好考核问责“指挥棒”。该区把征拆任务拆分成各个节点,逐一落实到街道、各工作组及个人;由区委督查室牵头,每周汇总工作进度报区主要领导,梳理存在问题反馈至相关单位,限期解决,对未达进度要求或相互推诿的,及时通报、严格问责。

  值得一提的是,龙岗还坚持问题导向,以“硬举措”大胆创新破解难点和掣肘——推出“错时”及“预约”工作法,由业主自主选择时间进行入户谈判;创新工作流程,将河段拆迁工作纳入区应急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层层优化流程手续,将补偿手续审批时间由2-3个月压缩至一周;创新“三方协议”补偿资金支付模式,针对同一物业不同权利人拆迁补偿款支付分配问题,采取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与业主明确权益分配后,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业主与街道签订三方协议,街道按约定比例将补偿款分别支付给相关权利人的方式,有效破解多年难题。

  其次是巧攻建设协调关。龙岗加强高层联动,区领导亲自带队,与铁路、武警、地铁、公路、电力、通信等主管部门协调,研究解决管线迁改、避让,土地置换等难题。同时做好宣传引导,组织居民代表到治理好的丁山河一期、龙岗河沿线参观,现场体验河流整治对环境提升带来的巨大变化,认真算好“环境改善、收入提升、企业项目吸引力”3笔账,用治水提质的实际效果感召人,引导支持配合治水提质建设。针对工程施工影响商户经营问题,龙岗区主要领导深入大芬社区,与商户代表面对面座谈,协调优化了施工方案。“正本清源等小区内建设项目在开工前,我们还逐栋张贴《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公布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及时做好路面及绿化恢复工作,将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龙岗区环保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再次是硬攻工程建设关。龙岗打破常规,建立条块结合、纵向到底的指挥机制,书记区长亲自带头,建立包括区领导和各部门、各街道主要领导在内的重点工作推进群。各专项工作小组也分别建立微信群,各级河长和相关领导直接入群,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24小时不间断了解一线实情,第一时间作出决策部署,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龙岗区人大将治水提质工作列为重点建议案,进行重点督查督办。区人大、区政协领导也认真履行河长职责,同时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积极协调、推进治水提质工作。“如龙西河综合整治在全区河流中率先达到IV类水标准,梧桐山河盐田坳支流彻底清除了沿河养鸡场地生活垃圾和临时搭建建筑。”龙岗区治水提质办负责人介绍,他们还与区委(府)督查室、区监察局建立联合督办机制,强化进度督查。

  此外,龙岗区环水局建立领导包河攻坚机制,加快问题协调解决;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规划国土局、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为治水提质项目的立项、施工、质检等审批工作专门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驱动全区治水力量全速运转。

  龙岗将治水提质项目列为重点保障领域,科学配置区级财力,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充足保障。全年累计安排治水提质及黑臭水体治理项目126个,安排年度投资18.7亿元,较年初计划增加30%,全年拨付工程款15.55亿元,完成项目进度100%。

  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按期完成考核任务。为确保深圳河国控水质断面考核达标,龙岗区采取跨区施工作业,在罗湖辖区实施了莲花水污水应急接驳工程,实现了布吉河清污分流。引入EPC+O新模式,对布吉河河道治理推行设计、采购、施工及管养一体化,确保重大复杂工程各阶段工作合理衔接、深度融合、快速推进。针对丁山河施工作面狭窄的情况,创造性在河道内设置围岸开拓,增加工人和机械投入、分队展开、平行开工。针对四联河马蹄排洪隧道地质条件差、有溶洞,施工困难的情况,建设单位安排100多名施工人员,战高温、斗酷暑,科学施工,实施24小时三班倒作业,提前3个月完成隧道贯通任务。

  C 见成效

  民生水务提升居民获得感

  南约河、龙西河近期水质监测达到IV类水标准;龙岗河干流污染物浓度稳步下降,在全市省考断面中率先达到考核要求;6条黑臭水体治理群众满意率均超过90%,宣传举措被作为示范典型在全市推广……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龙岗区集全区之力推进治水提质攻坚战,在征地拆迁、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治水提质宣传方面,亮点纷呈。

  据统计,去年龙岗28条河流治理累计提供施工作业面172.77万平方米,完成率达80%,已征收土地面积22.58万平方米,已征收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已拆除建筑面积6.91万平方米,全面满足年度施工用地需要。特别是5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相关的征地拆迁任务,全部于2017年7月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61.24万平方米施工作业面全部按期提交,完成率100%,为按期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在市、区的共同努力下,市建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涉及的征地拆迁基本完成,1169万平方米转地工作全面完成,满足工程建设所有需要。

  超前超额完成年度治水任务。去年龙岗完成管网建设458公里,超额完成全年440公里的建设任务。河流治理、内涝治理、水资源保障项目全面提速,工程进度超过预期。大康河、君子布河、布吉河、四联河、沙湾河5条建成区黑臭水体,50项工作措施全部按期完成,治理排污口598个,敷设截污管22.7公里,完成8项补水措施(含5个分散式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1万吨/天,生态补水12万吨/天,清淤河道18.99公里,总清淤量约15.4万立方米,黑臭治理初见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沿岸环境显著提升。

  其中南约河连续10个月保持不黑不臭,部分河段水质已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四联河提前1个月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实现了从黑臭水沟到环境优美水鸟栖息的“美丽变身”;大康河、君子布河、布吉河、沙湾河水质提升效果明显。

  根据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龙岗6条黑臭水体治理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根据第三方水质监测结果,6条河流已达到不黑不臭。布吉河、沙湾河黑臭治理成效影像资料被市治水提质办作为模板在全市推广。圆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新增海绵城市项目面积8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开展了62条河流明渠段安全检测工作,进一步查明河道挡墙安全隐患,进一步夯实水安全工作基础。

  过去一年,面对深圳河水质断面达标、黑臭水体治理等国家级考核任务,龙岗从大局出发,主动担当,解决了一批难题。莲花水多年雨污混流,污水直排布吉河(罗湖段),困扰市、区水务部门多年。为确保深圳河国控水质断面考核达标,龙岗主动担当,克服了工期紧张、带水作业、污水厂偷排污水多次冲垮管道基础的不利条件,组织工人24小时三班作业,利用短短20天的时间,完成了莲花水污水应急接驳工程,在罗湖辖区敷设截污管520米,实现了布吉河的清污分流,为国考顺利达标作出积极贡献。

  沙湾河是住建部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原计划由市水务局通过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在市水务局提出工期紧张,无法完成沙湾河黑臭治理全段截污工程时,龙岗区主动提出实施应急接驳工程,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1.9公里的污水截污管,为黑臭治理达标赢取了时间。此外,龙岗区主动在沙湾河新建了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因南岭泵站、埔地吓水质净化厂未完成扩建,片区污水直排罗湖的问题。

  龙岗通过全媒体立体宣传治水提质,获得群众点赞。一方面,该区广泛利用电视广播、微信、视频、在公交车身、公交站台、LED显示屏等平台立体宣传,并向全区400多万市民发送治水提质温馨短信。另一方面,组建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围绕重点整治的6条河流,在河沿岸一公里、下游两公里的范围内挨家挨户开展入户宣传;推动治水提质宣传进学校、进公园。另外,还策划开展“治水提质工程邀您看”“美丽家园龙岗行”“治水提质金点子征集评选”“寻找爱水、护水身边人”等一系列互动活动。

  “我们相继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沿河居民及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观龙岗河、南约河等7条河流;组织召开3场‘观河金点子座谈会’,收集‘治水提质金点子’800余条等。”龙岗区环保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提升民生获得感。值得一提的是,龙岗治水提质宣传工作经验被深圳市治水提质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去年,龙岗还大力开展“小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和“利剑一号”等专项执法行动,全面开展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共排查企业近2.7万家,整改2605家,查封扣押44宗,关停取缔、搬迁654家,立案138宗,处罚85宗,处罚金额733.38万元,移交行政拘留4宗,有效减少源头污染,通过标本兼治巩固治水提质成效。

  ■链接

  2018年实施治水提质“六大行动”

  “当前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龙岗区环保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将坚决完成460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1478个小区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剩余27条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努力确保全区河流防洪达标率达到80%,主要河流达标率达到100%。

  为此,该局将加强源头监管,坚持铁腕治污,重点推进实施治水提质“六大行动”——

  “织网行动”,完成剩余460公里雨污分流管网的建设任务,全面补齐龙岗区118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短板;加强管网的管理,切实发挥管网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效用。

  “溯源行动”,积极发挥EPC的优势,发挥央企、国企大兵团、集团军的作战优势,确保完成1478个小区的正本清源建设任务;强化环境执法,从源头防控污染。

  “开源行动”,配合市水务局完成布吉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坂雪岗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工程,总规模15万吨/天,总投资约6亿元,为河道提供更为清洁的补水。

  “碧水行动”,扎实推进河流综合整治工程,确保到2018年底,全区河流防洪达标率达80%,全面实现建成区6条黑臭水体的“长治久清”、剩余27条非建成区黑臭水体的“不黑不臭”。

  “惜源行动”,强化水库水源隔离围网建设工作,开展生态修复,完成3项水源保护与供水保障项目,筑牢城市绿色水源生命线。加快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和社区给水管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民生用水质量。

  “宁水行动”,通过片区管网改造、河流综合治理等措施,综合解决内涝问题。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力争全年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