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召开。会前,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2年全省地表水水质、PM2.5平均浓度等多项生态环境指标达到近年最好水平,同时生态环境助力稳经济大盘成效凸显,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以前在河边住都不敢开窗,现在我们常来这里散步,村子也连着变干净。”谷饶溪曾是练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如今河面洁净,附近溪美村村民肖亮雄深有感触。与群众感受相对应,2022年全省地表水水质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6%,并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目标,水质达优。并且,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51%,高质量完成42个以上面积较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生态环境领域民生实事任务超额完成。
在空气治理上,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在全国“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为19微克/立方米。
同时,环境风险得到防范化解。全省安全处置因疫情防控激增的医疗废物30多万吨,并全部“日收日清”。还成功处置8起突发环境事件,妥善办理19.6万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案件。
另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取得新突破,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大气光化学联合研究实验室投入使用,综合智慧决策辅助实验室上线运行。并成功创建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成效明显。
当前, 广东已经转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阶段。
全省去年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逐一制定25个重点攻坚断面治理方案。并建立“流域+区域”的水环境整治合作协调机制,动态跟踪水质变化和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进展,每日通报水质情况和变化趋势,每月会商研判水质达标形势,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还组织技术团队开展一线排查、驻点巡查和技术指导,对水质未达标的地市逐一发送提醒函,推动风险断面达标攻坚。
到2022年底,全省149个国考断面中,22个水质同比提升1个类别,潮州枫江深坑、揭阳练江青洋山桥2个断面消除劣Ⅴ类,曾经的练江海门桥闸、茅洲河共和村等9个劣Ⅴ类断面水质全部提升至Ⅳ类或以上,汕头、阳江、茂名、揭阳、汕尾、梅州6市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30。同时,全省饮用水源保护不断提质,完成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农村水源地标志设置率达94.2%,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比例为94.3%。
另外,针对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省及珠江口6市均出台攻坚实施方案,沿海13市协同开展总氮减排。2022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9.7%,继续保持“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水更绿,天更蓝。在大气治理中,广东抓源头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出台固定源VOCs控制排放标准及11个相关技术规范,深度治理涉VOCs排放企业2139家,加强涉工业炉窑企业分级管控,推动重点石化企业和油气仓储基地VOCs治理问题整改等。
同时,全省强化空气质量会商研判,及时精准应对臭氧污染。省生态环境厅自去年9月14日启动秋冬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聚焦臭氧污染问题,联合省有关部门强化油品质量监管、柴油车和工业污染源排放管理和污染天气应对,技术帮扶14个重点城市218家涉炼油与化工企业、加油站、油库,最大程度减少臭氧生成。最终,攻坚期间全省减少超标194城次,AQI达标率从9月单月的60.8%回升至12月单月的99.5%。
另外,广东继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127个典型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状况调查,组织韶关、清远、湛江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等,并编制完成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保持)方案,6个国家级化工园区完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
而针对固体废物,珠三角9市全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全省加强铝灰渣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建成21个铝灰渣利用处置设施,年处置能力超80万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并持续推进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全省核准危废利用处置能力达1130万吨/年,同比增长32.94%。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也取得成效,去年全省1356个行政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126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完成治理。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陆丰核电站5、6号机组、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批。去年,一大批重点项目推进,成为生态环境助力稳经济大盘的生动注脚。
事实上,在去年广东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用时压缩至历年最短,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投资额、规模、数量为历年之最。
为服务经济发展,省生态环境厅统筹谋划储备生态环境重大工程项目,成立厅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指导推动各地聚焦“十四五”生态环境指标任务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对885个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涉及总投资近4000亿元。
同时,优化重点项目环评服务,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靠前服务指导,加强要素保障,全省共审批项目环评超1.3万个,涉投资总额超2万亿元。并全力支持273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落地,创新实施环评办理承诺,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确保102个签约项目按时开工建设。
另外,完善规划,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全省深入推进“三线一单”实施应用,印发“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管理暂行规定,强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汇编推广30个典型应用案例,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更新调整,建成“三线一单”应用平台并面向社会开放,为1万多个项目提供选址等辅助预判,应用平台入选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应用案例。并制定促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措施,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有序转移。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绿美广东引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广东样板,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