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深圳超常规推进治水,于2019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随着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成为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着力点——发布“水文旅地图”,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以碧道赋能周边产业发展,打造“水利风景区+产学研”业态……
伴随持续深入探索发展全域绿色水经济,一幅以生态“好水”激活经济发展“活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日前,记者来到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今年上半年,项目一阶段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完成了机电安装,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项目经理邓忠心介绍,地处城市中心的滨河水质净化厂是深圳第一座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完成后,厂区污水处理总体规模将提至50万吨/天,出水主要指标由原地表水Ⅴ类提升为地表水Ⅳ类,为深圳河断面国考达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协同上盖智算中心、生态公园、数字环境产业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为市民游客提供了自然休闲、活动健身的场所。
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水质净化厂建设,“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建8座水质净化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6.8万吨/天。目前全市已建成45座水质净化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21.3万吨/天。同时,我市以管网为核心,不断完善“双转变、双提升”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基于“厂网一体”的污水系统提质增效行动,奋力推动水环境质量全面创优。今年1-6月,我市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的国考、省考断面比例达100%,310条河流优良河段长度占比77.2%,159个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国考断面所在水体的一级支流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
水文旅景点精彩纷呈,水上运动风生水起
鼓声四起,群“龙”竞逐。6月24日,龙华观澜河畔热闹非凡、人声鼎沸,2024年深圳市观澜河龙舟赛决赛在这里举行。这场一年一度的品牌体育盛宴上,共有66支队伍、上千名运动员参加。
水环境的持续好转,让龙舟赛等各类水上运动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深圳各区借势引进相关产业,促进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南山区成立赛艇协会,连续多年成功举办“X9高校院所联盟”赛艇联赛,打造水上运动特色品牌,有效促进大众消费、拉动就业创业;
宝安区推动深圳体工大队皮划艇队回归茅洲河,累计培训皮划艇运动员近150名,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获得1枚金牌;
光明区成立以赛艇为主,皮划艇、桨板、龙舟等多种项目结合的综合水上运动中心,有效带动青少年培训、赛艇装备、赛事运营产业链发展……
深圳市水务部门还将散落在全市各处的水景点、水设施、水文化场馆串珠成链,主动融入“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推出首批12条贯通江河湖海、彰显人文底蕴、增进民生福祉的水文旅线路。同时,开发智慧导览小程序,涵盖市民游玩前、中、后多样需求,并提供一键导航功能,为市民打造水文旅主题路线出行的“随身导游”,让治水红利最大限度惠及广大市民。
水利风景区碧道齐发力,滨水空间增添水经济活力
今年5-6月,来自纽约爱文学校、圣保罗爱文学校以及深圳南山区爱文学校的近百位中外孩子走进光明湖水利风景区(公明水库),开展水情教育系列研学活动,传递节水理念,营造节水、惜水、爱水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深圳积极创建光明湖、东江水源工程等省级水利风景区,充分挖掘水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努力实现滨水空间开放共享,促进水文化、水经济繁荣发展。其中,光明湖将美丽山水、特色田园和生活工作圈融合,与周边3个水库、6条河涌以及10余处坑塘形成珠链网络,形成水利风景区风光带,自2023年8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各类团队300余场次。
深圳依托碧道建设,促进水产城深度融合发展。茅洲河,经过全流域综合整治,如今已成为白鹭蹁跹的网红打卡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先后引入,天安数码城、长江股份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驻,各大重点项目沿着茅洲河蜿蜒展开,串珠成链,形成深圳又一条千亿级的产业创新走廊,是深圳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此外,盐田区相继开通梧桐山森林会客厅“山海专线”、小三洲水库“云海专线”,年均接待游客约80万余人次;罗湖区正坑水碧道与梧桐山风景名胜区、深圳水库、大望文化高地等构成滨水经济带,带动片区经济发展;龙岗区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点……
充分打造开放滨水空间,切实做到还河于民还水于民,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在湖光山色、碧波浩渺间不断增强。(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