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日前正式发布,作为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入选的12个优秀案例涵盖了城镇型河流、自然生态型河流和湖库三个大类,其中深圳市观澜河、坪山河作为城镇型河流的优秀代表榜上有名。
漫步深圳观澜河湿地公园,异木棉热烈绽放,给观澜河“绿色丝带”镶嵌上了一片粉云。坪山河畔,沿着绵延38公里的自然博物长廊漫步,一路听清风鸟语,感受一派恬美、和谐的闲适氛围。
这两条穿城而过的河流不仅承载了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阵痛,也见证了深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比翼齐飞。从一度鱼虾绝迹的黑臭水体,到如今鱼草丰美、白鹭翩飞的美丽河湖,坪山河、观澜河的蝶变是如何实现的?
顶层设计上高度
观澜河,地处深圳市地理几何中心龙华区,是连接东江流域和深圳湾水系的重要生态走廊,也是深圳市高端产业重要承载地。坪山河,是东江流域淡水河的一级支流,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意义重大,不仅生态环境优美,流域所在的坪山区GDP连续多年呈“双位数”增长,人口增速超5%。
身处都市的观澜河和坪山河,承受着深圳飞速发展的压力。两条河流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河道两岸被挤占、束窄,水生态严重退化。深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治水就是抓民生,抓治水就是抓发展”的绿色政绩观,在观澜河和坪山河治理工作中,坚持六水统筹,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流域减污降碳支撑GEP、GDP双增长,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之路。
做好顶层设计,划定河流生态保护蓝线。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划定河流蓝线,以政府规章明确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界线,将观澜河流域46.7%面积、坪山河流域60.28%面积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圳市先后发布《关于加强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见》《深圳市蓝线规划》《观澜河生态走廊专项规划》等多个文件,提出水源复育、生境营造等六大生态策略,明确淡水河(含坪山河)流域整治目标与任务,进一步完善河流生态治理措施,秉承“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工作力度,启动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攻坚水环境治理。
发挥头雁效应,压实水环境治理责任。市、区“一把手”带头抓落实、抓部署,建立下沉督导机制,带领各部门全面推进观澜河、坪山河流域污染治理硬任务,坚决扛起治水攻坚政治责任,现场协调解决问题2000余件。
做好产业规划,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深圳市以产业空间换取生态空间,实施流域限批、腾笼换鸟等措施,要求观澜河、坪山河流域的企业生产废水排放达地表水Ⅲ类(总氮除外),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坪山区坚持15年流域“限—引—扶”政策,累计淘汰“三高一低”企业3000余家,实现产业源头减污。
统筹联动上强度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建立深莞、深惠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机制,统筹推进治水、治产、治城融合,观澜河、坪山河工程实现了治理理念和技术上的多重创新,实现全流域科学治水。观澜河、坪山河流域治理走上了治水统筹联动的“快车道”。
针对排水设施极不完善,大量小区、工厂排水管道错接、乱排,混流的现象,深圳市针对观澜河和坪山河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治理模式。
观澜河采用“大兵团+绣花功夫”治理模式,通过CCTV设备、三维激光扫描等方式,地毯式精准探测,摸清372个城中村、4.4万栋小产权房管网现状,厘清混接错接源头。采取蛙人深入暗涵作业,有效推进22公里暗涵排口整治。开展雨污分流,采用特定组合式支护开挖埋管,解决握手楼施工作业面小等难题,建成污水零直排小区2414个。经过治理,观澜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35万吨/日,处理效率全面提升。创新采用高弹性RPIT处理工艺,建成观澜河口、白花河两座调蓄+初雨处理设施,兼顾污水、初雨处理,有效削减面源污染负荷。
坪山河治理打破传统“大截排、硬底化”的河道治理模式,引入院士团队先进治河思路,针对雨源型河流汛期面源污染及溢流隐患等特征,提出“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的“十六字”治水诀,系统化完成流域截流井、调蓄池、净化站与湿地建设,构建分流、阻隔、调蓄、处理与回用一体化的雨洪、城市面源污染拦截与削减体系,达到“短期见效与长远治本兼顾”目标;全面补齐城区雨污设施,建成水质净化设施规模约36万吨/天,排水管渠超1000余公里,实现流域综合污染指数大幅下降,率先完成“清水”目标。
以水质目标倒逼工程设计,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是全国首个以交接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上为验收标准的大体量、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在全国治水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坪山河治理项目也先后荣获“2020年—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工程领域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质量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土木工程最高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精细监管上价值
河湖长治,方能碧水长流、业兴人和。
2018年—2023年,坪山河干流全河段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并稳定在Ⅱ类水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100%,8条国考黑臭水体全部消黑消臭。麦氏拟腹吸鳅、萨氏华黝鱼等中国特有种、华南特有种在坪山河安养生息,马口鱼、中华鳑鲏等27种清洁物种频繁现身。
2020年起,观澜河国考企坪断面水质从劣Ⅴ类跃升至Ⅲ类,并持续四年保持稳定,COD从165.8毫克/升改善至12.6毫克/升,氨氮从30.7毫克/升改善至0.3毫克/升,改善幅度分别为92.4%和99%。2020年,观澜河流域获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央补助资金激励。
观澜河建设65公里碧道、135公里环城绿道,沿线387万平方米滨水缓冲带得到保护,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自然岸线率从三面光提升至2023年45.3%。
为了提高治水效率,深圳市以“数字孪生”技术赋予水务“智慧”。搭建数字孪生流域,综合降雨、水位等数据,实现流域水位预警、预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数字孪生水厂,实现水厂综合态势一张图展示、运行状态三维实景掌控等数字化管理,提升水厂综合运行管理能效。以“智慧化”监管手段追根溯源。在管网及沿河截污管等关键节点设置监测点位,24小时监控流量、pH、浊度等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对异常水质追根溯源。开展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管理,以监测数据为指引,调配执法力量集中对异常点位排查,实现涉水环境违法行为智能化管控。
深圳市还采用5G+区块链+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构建“空—天—地”物联网流域巡查体系。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移动侦测涉河不安全行为,实现无人值守监控和自动报警。实施流域水务事件全链条管理,实现“海量数据展示、业务上传下达、数据及时上传、事件清晰可溯”。
优质滨水空间与城市融合发展,赋予地方“绿色价值”。深圳市构建“全区+重点片区”GEP核算“双标准”体系。以GEP核算,评估流域治理成效,将“无价”绿水青山转化成“有价”生态账本。实施GEP源头管控,以“GEP纳入区域环评”和“建立GEP积分制度”为抓手,促进GEP、GDP双提升,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3年,龙华区GDP突破3000亿大关,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13位,获区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排名升幅全国第一,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1.2%,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走在湾区前列。坪山区以比亚迪为龙头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汇聚超 1100 家生物医药企业,光伏电池制造设备全球市占率超60%。2023年,坪山区GDP增速达1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7%,均位居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1%。观澜河、坪山河流域成为深圳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区域。
如今,俯瞰深圳大地,观澜河、坪山河像两条绿色丝带,将滨水资源与高端产业串珠成链,成为居民亲水戏水、自然博物的好去处,为高水平环境保护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提供了“美丽河湖”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