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陂头是合水口村河道上的一道陂堰。
所谓陂堰,又叫陂头,是南方丘陵地带常见的水利设施。古老的陂头一般用长条石和粗大的松木筑成。一道道的陂头修起来,河道就被分成了一级一级。陂头上游形成波平如镜的水塘,下游则因激流冲击形成深水潭。陂头边多栽有大树,是乘凉的好地方。陂头往往也是人们过河的通道。
合水口村位于大陂河的下游。大陂河是茅洲河流域上游的干流,发源于阳台山西北麓,河道浅、落差大,旱季无水,雨季河水泛滥成灾。由于合水口村地势较低,上游几个村的水在这里汇合,于是村民在河道上修筑陂堰,蓄水灌田,因此得名。
据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下陂头,在合水口村侧,其水由崖岭大江分派,从水贝村前而下,积水灌溉田亩。”或许因下陂头规模较大,修好后,大沘河(古称)随之改名为大陂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