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四大古墟”中被称为旧时“小香港”的是哪一个吗?它就是位于观澜河东岸的观澜古墟。
▲观澜古墟位于观澜河东岸
观澜古墟因水而生,起源于清朝中期,兴盛于清末民初,是深圳现存最为完整的客家风格历史街区,属深圳“四大名墟”之一。因水网密集,交通便利,曾为宝安、惠阳、粤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店铺林立,繁华似锦,一度享有“小香港”的美誉。
▲观澜古墟是深圳现存最为完整的客家风格历史街区
占地6万平方米的观澜古墟由五街一巷组成,同时有碉楼8座,商铺民居167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观澜古墟由五街一巷组成
相传这里因河生渡,因渡建寺,因寺成墟。古墟河堤上有一株约150年的大榕树,榕树下原为观澜河码头,是清末民国年间宝安与东莞物资和商品交流的中转站。
▲约150年的大榕树
时代变迁,历经风雨的观澜古墟逐渐衰败,过去繁华的街头巷尾变成了宁静的墟中巷道。2019年,为恢复观澜古墟曾经的繁荣,龙华区对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观澜古墟经过3年的保护性开发修缮,重焕生机。经观澜大街通往观澜河边,也就是当时的水路货运码头,市民在此亲水乐水,与观澜河的连接更加紧密。百年古墟,因水再荣。
▲市民在古墟游玩
秉承着“修旧如旧,保护为主”的原则,修复后的观澜古墟沿袭建筑物原本的风格,融入彩绘等元素,重焕风采,古韵与今风并存。客家特色的瓦房,中西结合的骑楼,巴洛克式的红楼,香火不断的古寺,还有标志性建筑——碉楼,古色古香。挂满“脸谱”的房子,古墙上“没错,我也很喜欢龙华”的标语,新的元素融入古墟中,激发新活力。
▲客家特色的瓦房
▲中西结合的骑楼
▲巴洛克式的红楼
▲香火不断的古寺
▲标志性建筑碉楼
晨光熹微,穿梭在老街旧巷,看着青砖黛瓦,四处布满岁月斑驳的痕迹,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回忆往昔,耳畔似乎响起商贩不绝如缕的吆喝声~
在这半墟烟火,半墟艺术的古镇里,河畔的风轻轻地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河岸旁的老榕树下,小朋友在嬉笑打闹,远处的古寺里传来香烟袅袅......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华灯初上,古建筑群的墙壁上便会出现蛟龙出海、白鹤翩飞的壮丽景象,富有韵味的历史和秀丽的风光以灯光秀的形式逼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如梦如幻。
穿上汉服,来一场“梦”回墟市,感受百年古墟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投墟”去?约否?
(文章图源:方向生态、网络)
开放时间:24小时开放
预约指南:免费,免预约
导航定位:深圳市龙华区观澜古墟
地理位置:深圳市龙华区观澜沿河路与布新路交叉口东南
交通指引:
1.公交站【观澜地铁站1】312路;321路;E40路;M188线;M226路;M267路;M269路内环;M302路;M354路,导航前往观澜古墟,步行约822米。
2.公交站【观澜地铁站2】M285路;M287路;E16路;M289路;627路;M360路;M258路,导航前往观澜古墟,步行约891米。
3.地铁站【观澜站B出口】地铁4号线,导航前往观澜古墟,步行约55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