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攻坚】水生物和鸟类成常客!深圳河水质创4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信息来源:广东生态环境公众号 信息提供日期:2022-09-20 10:3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至6月,国考断面深圳河口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0.52mg/L、0.196mg/L,同比分别下降29.5%、14.9%,处于1982年有监测历史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这条与城市同名的河流,见证了深圳水环境逐渐向好的变化,也让隔河相望的两岸,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携手共筑辉煌灿烂的大湾区黄金海岸线。

  相机镜头里,摄影师看见了深圳河蝶变

  从地图上看,深圳河发源于牛尾岭南坡,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如一条蓝色的丝带蜿蜒在深圳南部大地。

  今年59岁的吴国勇是深圳一名独立摄影师,之前曾是一名水利工程师。2012年至今,他一直坚持拍摄深圳河不同时刻的景象。“深圳河一岸是香港的田园美景,一岸是深圳的都市风光,放眼世界,这两种风景的融合也是极为罕见的。”吴国勇说,十年间,他在深港两地来回奔波,共计拍摄了5000多张有关深圳河的图片。

  在他的镜头里,有蜿蜒秀丽的河流、色彩斑斓的水塘、冲天而起的岸边高楼、港口繁忙的货轮 ……这不仅是吴国勇宝贵的摄影素材,也承载着深圳河的发展轨迹,更见证了深圳水环境逐渐向好的变化以及深港两地往来密切的轨迹。“这些年深圳河水质变好了,水生物和鸟类成为了常客。”吴国勇说,就在今年1月,他站在沙湾桥上,将镜头对准了深圳河支流沙湾河和莲塘河的交叉口,发现不远处,岸边整齐停靠了一排白鹭,他们时而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在水中觅食嬉戏,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景象,让他感到十分欣喜。

  “今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白鹭在深圳河两岸来回栖息,这让两地的生态环境紧密地拥抱在了一起。”吴国勇说,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誉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一般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白鹭的出现,意味着深圳河生态环境向好。深圳河水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也得到进一步恢复。

  市民探源深圳河,助推“碧水流深”

  日头偏西,余晖洒在深圳河面,波光粼粼。这是一天中,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朱珠最喜欢的时刻。

  从2014年起,朱珠就开始关注深圳河流。这些年,她与深圳200多名“民间河长”踏遍深圳300余条河流。“只要不出深圳,我每周平均至少巡深圳河2次。”朱珠说,过去由于过度开发,深圳河是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水渠”。后来,经多方共治,深圳河重获新生,如今河流周边空气清新了,河水也愈加清澈。

  深圳河的“华丽转型”得益于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深圳市一直将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6年底,相关部门组织市民探源深圳河,并沿深圳河徒步考察,近距离观察深圳河地形地貌,加深对深圳河治理工程的直观感知。此外,“深圳民间河长”还联合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环保社会组织以及环保设施单位,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亲子家庭走进环保设施活动,让市民了解所在城市对污水、垃圾的处理情况,加强公众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2019年,相关部门组织覆盖10个地区5000多名公众走进环保设施,促进公众了解环保设施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跨过深圳河,港人港企在这里“筑梦”

  “从办公室远远望去,可以看见缓缓流淌的深圳河,蜿蜒绵长,犹如一条玉带,美景尽收眼底。”香港青年何耀威喜欢在办公室眺望远方。

  早在1991年,何耀威就跨过深圳河,从香港来到深圳发展。30余年间,他见证了深圳河两岸城市的发展,也亲身感受深港交流的日益紧密。

  2017年7月,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在锚定了这片毗邻香港土地的发展趋势后,2018年1月,何耀威带领团队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粤港澳创新创业工场。

  粤港澳大湾区的打造不仅加强了深港的联系,也促进了大湾区的科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而河套最突出的特质是专注科技创新。这里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还有许多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很适合我们这类型的科创企业发展。”何耀威说,他所在的团队不仅享受了创新创业政策支持,还享受到了人才、住房等补贴补助。

  深圳河畔,两岸灯火璀璨,一条开放、创新、绿色的黄金海岸线正加速形成。何耀威说,像他一样的追梦人,在粤港澳创新创业工场还有很多。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更加宜居宜业的湾区生活,将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奋斗圆梦的广阔天地,也将汇聚起更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