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映蓝天 美丽广东入画来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2-04-02 10:1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广东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年,广东在经济总量连续32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全部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各项攻坚任务,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2.4%,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考核结果获评“优秀”等级。2021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新突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高位保持稳中有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更高标准、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稳步迈进。

  空气日益清新、河流重焕生机、土壤污染风险可控……一幅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南粤大地铺展开来。

  高位推动,环境治理成效凸显

  “以前空气差,出来晨跑都怕影响健康。这两年广州空气确实好多了,跑步也放心了。”清晨,广东省广州市珠江两岸晨跑的市民随处可见,大家对空气的改变深有感触。

  广东是经济大省,在发展领先一步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广东省委、省政府牢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将其纳入“1+1+9”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总指挥、总指挥,挂点督战污染最重的茅洲河、练江,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带动全省形成众志成城的攻坚态势。

  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多地,广东探索跨市协调,以治水为例,建立“流域+区域”跨市治理合作机制,协调解决流域城市间上下游、左右岸问题。多地也成立了流域管理中心,统一调度,全力破解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划、不同层级和不同单位之间调度不畅、多头管理的难题。

  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零容忍”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生态损害赔偿、污染举报重奖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政府、企业、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在广东日益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到2021年年底,全省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凸显,大气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7年全面达标,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稳步提升,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9.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0.2%。

  先行先试,治污攻坚取得新突破

  生态环境部通报的今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中,广东的惠州、深圳、珠海、肇庆、广州5市在全国168个城市中位列前20名,“广东蓝”已成常态。

  “广东省以臭氧污染防控为核心,全面探索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案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表示。得益于早发现、早研究、早部署,广东大气治理在全国率先转向“以臭氧污染防控为重点、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的新目标,创新“监督指导+专家帮扶”科学治污机制,在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上探索出新路子。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达22微克/立方米,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两年优于世卫过渡期第二阶段标准。

  茅洲河一度被称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广东通过对茅洲河全流域治污、全要素治理,治水、治产、治城相融,还清近40年水环境历史欠账,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与布局优化再造。

  对两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的练江,广东实施“大兵团”治污,200多家纺织印染企业集聚入园,真抓实干办成了这件大事难事,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2021年,茅洲河、练江水质分别创1992年、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由污染典型变成治污典范。

  系统治理、全域协同,广东治水捷报频传。2021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至89.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0.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保持优良,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527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

  长效保障,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在佛山市鄱阳村,以前被臭水熏走的敏叔全家又搬回来了。“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有很深的感情。感谢政府治水,否则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

  住在茅洲河畔的东莞市长安镇村民林斌周则欣喜地说:“水质变好之后,我们的出租屋一下子变成了‘江景房’,生意好做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东一手治沉疴顽疾,一手抓长效保障,持续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105项整改任务完成率达96.2%,交办的10480件群众举报案件已总体办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的6764件举报案件已办结6517件。生态环境领域信访量连续三年下降。

  “无废城市”试点成效明显,珠三角9个市建设“无废试验区”;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9.95%;危废处理处置能力超850万吨/年,基本满足全省需求;医疗废物“日收日清”,100%安全无害化处置;启用29个铝灰渣应急利用处置设施,实现铝灰渣“库存清零”。

  环保基础能力不断夯实,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底色更加鲜亮。2021年,佛山、汕尾、东莞3市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授牌表彰;深圳大鹏新区、梅州梅县区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至此,全省25个市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区县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来源:中国环境报)